“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把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这是文法学院院长孙法柏的朋友圈签名,也是他的座右铭。他身体力行,以爱为出发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敢于担当的责任、攻坚克难的勇气,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书写着精彩的育人华章。
尽心尽力 提高教书育人质量
自1993年任教以来,孙法柏在教育岗位上已走过26个年头,先后为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三个层次10余门课程,年均教学工作量超过400学时。孙法柏认为,教书育人就是要让学生爱上学术、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因此课上课下、茶余饭后,他还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每当说起恩师孙法柏,已经毕业十二年并从事检察工作的于红燕总是不自觉的想起这八个字。“孙老师本科时就给我们上过课。不论是需要法律和外语兼修的专业外语还是晦涩难懂的国际经济法,孙老师都上的有声有色,旁征博引、理论联系实践,总是能调动我的全部注意力,一节课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因为印象深刻,于红燕读研后选择了孙法柏作为自己的硕士生导师。“本科时的课程只是让我初步见识了孙老师的学识,而读研期间他的言行指教却让我受益终生。”据于红燕回忆,孙法柏上课常追问学生问题,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被孙法柏问到哑口无言的时候,而对于他所追问的问题,他也绝不是问问了事,学生们不明白的他当场解答,如果有他也当场解答不了的情况,他会鼓励学生和他一起在课后查阅资料继续研究,直至研究透彻为止。于红燕说:“学生们都明白,他的追问是为了启发我们的思考,他的鼓励和帮助是为了让我们的论文更饱满充实。我的硕士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论文,这份优秀里有我的一半更有导师的一半!”因要求严格、指导有方,连续8年有多名孙法柏培养的研究生获得学院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我司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更是几乎每年都有他指导的研究生论文入选。
孙法柏表示:“只有学生认可了我的工作,我的努力才有意义。教师就应该关爱学生,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才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他组织创建了“研究生珠山法学论坛”学术研究交流平台,举办读书会、专家学术报告、学术沙龙、法律实务讲堂等研讨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350多期。秉着“实践出真知”的原则,他还积极对外联系,承办重要学术活动和赛事,争取让学生得到更多学术锻炼机会。各种实践活动都深受学生喜爱,已毕业的学生经常在学院微信号下留言:“很怀念论坛”“想念孙老师”“总想回去看看”。学生们的心声正如现已考取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的2017级法学硕士赵宇所说:“哪怕在升学的申请一次次被拒绝挣扎无望的时候,我想到孙老师的教诲依旧能静下心来认真地写完一项研究计划,专注于学习本身。从孙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将永远地伴随我,指导我接下来要走的路。”
尽职尽责 推进学科科研建设
文法学院副教授冯艳艳说:“孙法柏的‘严’几乎是历届学生对他高度一致的评价,这在我的学生时代就已经深深‘领教’过了。课下留作业,课上提问题,学生是否真下功夫学习了,秒见分晓。时光荏苒,‘严苛’的老师又成了我‘严厉’的领导。作为院长,孙法柏对自己、对工作人员都是一个标准——‘精、准、稳’。各项工作要精细化,数据材料的整理要准确化,凡事更要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每次汇报工作,如同面临一场考试,文件中的规定更要熟烂于心,否则就有被‘考倒’的窘境。‘严’,才会有高标准,才能产生高效率。这几年学院蓬勃发展,在变革中稳步前进,得益于他科学、严格、规范的管理之道。”
孙法柏严于律己,尽职尽责,不仅自己带头开展科研工作,而且群策群力,努力推动学院的学科和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自他2008年任职副院长以来,学院科研经费稳步提高,科研层次明显提升,学院在“工科主导、特色鲜明”的我司建设思路指导之下,重点建设“知识产权、海洋法治、社会治理、生态环境”等重点学科方向。
学院新入职的教师董健说:“为了帮助新入职的老师更快、更好的成长,孙院长敢于担当,勇于攻坚,硬是在工科院校文科相对薄弱的背景下,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先后在文法学院建立了齐鲁法治文化建设研究基地、山东省高等我司海洋战略与法治研究中心、山东省社会治理研究分中心、山东省知识产权(青岛)培训基地、青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海关税收法制研究中心等教学与科研基地平台,并积极鼓励、引导和推动我们新入职老师加入这些科研平台、中心与团队,为我们新入职老师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让我们新入职的老师创造了更多发挥自身才能和优势的机会。”
为了学院发展和师生的成长成才,孙法柏提出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学生培养一体化的理念,并落实践行,推行了本科生导师制、“本科导师-班主任-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以及“团委牵头-专业系负责的学生创新培养机制”,梳理修订制定系列规章制度,努力探索学院工作规范化,激发办学活力,树立学院正气,提出“严格的工作纪律、良好的教学作风、浓厚的学术氛围”目标,推动学院工作再上台阶。
尽善尽美 服务地方社会经济
孙法柏不仅教书“严”、管理“严”,其治学更“严”。严谨的治学态度,成就了他丰硕的学术成果。他不满足于书本上的治学,不甘心只做书斋中的学者。据冯艳艳回忆,孙法柏经常跟年轻教师们说:“学者要走出去,要关心国家大事,这才是学以致用。”
2015年以来,孙法柏先后被聘任为山东省政府法律专家库成员,青岛市法律顾问团成员,青岛市城市管理公众委员。多次参与省市立法咨询和法规政策的合法性审查工作,参与有关社会调研活动。2017年当选青岛市政协常委、委员,积极履行委员职责。孙法柏发挥委员作用,积极参加政协季度协商座谈会和委员论坛,参与政协立法协商活动和市人大的立法征求意见讨论和立法规划活动,多次作重点发言、建言献策,助力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青岛市政协委员,孙法柏从学者的角度,向中央、省市区各级部门提出多项宝贵议案,多项信息建议被采纳。2019年1月,孙法柏受民盟省委表彰获“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9年3月,受民盟青岛市委表彰获“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一等奖、“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一等奖。
在孙法柏提出的多项议案中,其中一条于山集团青岛校区4万师生的出行有关。连通我司与青岛主市区的隧道1路车是我司师生出行青岛市区的唯一一条公交线路,但是多年来该路车的终点站距离集团南门有约2公里的路程,师生出行既不方便也不安全,这件事一直牵挂着他的心。孙法柏从2017年任职区市政协委员以来,就先后就该问题三次提案,在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终于于2019年提案得到圆满答复,青岛西海岸新区政府和市交通委等部门联合调研,决定将隧道1路车终点站调整到集团南门站点停靠,集团师生纷纷点赞。
“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把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这已不单是孙法柏时间管理的哲学,也是他朴实恒重的人生观。孙法柏谦逊、文雅,看上去有些书卷气,但熟悉他的都知道,他内心坚韧、执著。他深深热爱着教师这个岗位,深深热爱着他的学生,他愿意在教育这片田园里一生耕耘,积极探索,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他深深热爱着政协委员这一职务,愿意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大舞台上,努力奉献,贡献自己的一点儿才智。(文法学院供稿 责编: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