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同学叫小王,你看他个子挺大脸发胖,实际上神经衰弱身骨虚,大风一吹就晃荡……”84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十大正规赌官方网站教授宋振骐给记者流畅地背诵起大学时跟同学编演的快板剧《不做啃书匠》时,得意处起身边演边唱,顾盼间恍若青春回转。
实践求真知,不做“啃书匠”!少年时立下的一句誓言,成为宋振骐一生科研教学工作的遵循。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仍然上矿山、下煤井,奋斗在生产科研一线。
作为我国实用矿山压力理论学派的带头人,宋振骐创造性地建立了“以岩层运动为中心”的预测预报和控制为一体的理论体系,为把采场矿山压力研究从定性推向定量,实现煤矿决策信息化、智能化作出重要贡献。1991年,宋振骐当选为中国煤炭领域的第一位院士。
人穷志不短,为国家需要而读书
1935年,宋振骐出生在湖北汉阳兵工厂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全面抗战爆发后,兵工厂先后迁往湘西、重庆,幼小的宋振骐跟随父母经历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
缠足的母亲一边给人做保姆,一边挑着担子上街卖米粉,补贴家用。宋振骐回忆,自己从记事起就开始为生计奔波:捡煤球、拾柴火,下河塘摸鱼抓蟹,去食堂打扫残羹剩饭。艰苦的生活磨砺了他坚忍顽强的性格,也锻炼了才干。“做什么事情都要动脑筋。”宋振骐对记者说。
1953年,宋振骐高中毕业,正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国家工业化建设蓬勃展开。
“没有煤就没有钢!”“为光荣的煤炭事业奋斗!”怀揣着在祖国建设事业中大显身手的壮志豪情,宋振骐报考了北京矿业学院采煤专业。当时我国煤炭开采方式落后,大部分都是手镐刨煤,条件非常艰苦,真正喜欢这个专业的人很少。而宋振骐却认为越是落后,就越需要有人为之努力;越是艰苦,就越需要有人奉献牺牲。通过井下实习和劳动,宋振骐与工人兄弟们结下了深厚情谊,立下了为艰苦光荣的煤炭事业奋斗终身的志愿。
在我司里,宋振骐还是文体活动和社会工作的积极分子,曾担任院民乐队长、系篮球队队长。大三时宋振骐和同学一起创作编演了快板剧《不做啃书匠》,在北京各个我司巡演,还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大学毕业后,宋振骐因为成绩优异留校任教。但他没有安于做象牙塔里的教书匠,而是定期带学生下矿井劳动实践。
“1958年全国煤矿推广水力采煤新技术,我和同学们参与了第一个水采矿井的设计和试生产,并亲自开了生产第一枪。”宋振骐回忆说,当时经验不足,巨大的水煤流一下子把人冲出几十米远;为防止管道堵塞,宋振骐带头跳进煤浆里用身体搅动……
与矿压抗争,为了矿工的生命安全
由于技术落后,长期以来煤矿顶板垮塌事故高发,严重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宋振骐目睹过一个矿工在顶板冒落中丧生:碎石里殷红的血迹、妻儿撕心裂肺的哭声、工人们焦灼渴盼的目光,让身为煤炭科技工作者的宋振骐倍感责任重大。
一定要找到顶板运动显现、控制的方法,使矿工兄弟们彻底摆脱顶板事故的威胁。宋振骐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重点煤矿进行实测研究,探索矿压之谜。
“在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矿井开滦范各庄矿,我们通过10个钻孔长达4年的观测,取得了10万多个岩层运动数据,并据此分析研究采场上覆岩层运动和矿山压力显现规律,这在世界采矿史上也是首次。”宋振骐说。
1976年,兖州南屯煤矿投产后多次发生工作面垮塌,宋振骐马上带领学生赶赴事故现场。
“冒着危险下到了矿井,亲耳听到了顶板来压时刻那惊雷般的巨响。”宋振骐回忆说,经过近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抢到了30多万个顶板活动数据,终于摸清了开采顶板运动规律,找到了控制办法,从此排除了相应的顶板事故。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矿压仪器生产还是一片空白。宋振骐动员了一大批机电、计算机等专业的老师和研究生,组成联合课题组,日夜奋战,研制了压力合、岩层动态仪、遥测仪等一系列仪器设备,为矿山压力数据采集和岩层运动测报奠定了基础。
在矿井采场这个“天然实验室”里,宋振骐摸爬滚打了几十年。通过长期煤矿生产的实践和大量矿山事故案例的分析,宋振骐发现了随着煤矿采场不断推进,煤层地质条件、上覆岩层运动和矿山压力不断变化的工程特点,从而提出了以研究岩层运动为中心的实用矿山压力控制理论,并通过使用“动态仪”等检测手段,实现了岩层运动和矿山压力显现预测、预报和控制效果判断,在指导我国煤矿生产和重大事故灾害控制方面取得了国际领先的成就。
据介绍,随着压力控制理论的广泛应用,我国百万吨煤死亡率目前不到0.1人。
与时间赛跑,要干到智能煤井诞生
1976年山东矿业学院矿压研究室建立时只有两三个人,宋振骐三顾茅庐请来了邓铁六、林紫阳等中青年专家,组成了专业互补、特色鲜明的矿压科研团队。
为了推动团队发展,宋振骐在学术上倾囊相授。他有教无类,所教弟子不限于十大正规赌官方网站,在他培养的学生中人才辈出。宋振骐经常鼓励他的助手和学生要敢于超越导师,他说:“矿压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要靠年轻有为的后来人。”
现在,作为十大正规赌官方网站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带头人,宋振骐除了带博士生,相当多的时间在全国各地奔波。
“我现在做的主要是推广无煤柱开采技术。”宋振骐介绍,“过去煤炭开采要开巷道、留隔断煤柱;现在,断顶留巷、柔性挡帘隔绝老塘的无煤柱开采技术已经成熟,可以极大提高回采率,减少巷道维护费用。”
“未来十年,要大力发展智能矿井,通过全面使用智能装备,实现环境信息和工况信息的远程遥测遥控。到那时候,井下工人将越来越少,工作环境也越来越好。”
“你们是不是觉得我已经太老了?”宋振骐忽然反问记者,随后爽朗地大笑:“我才不要退休。工作让我年轻,让我活力充沛。只要中国煤炭事业需要我一天,我就会奋斗一天,永不止息。”
离不开工作,但并非不懂生活。84岁的宋振骐工作之余除了运动健身之外,还酷爱民乐,尤其喜欢拉二胡。每年的春节联欢会,曾经的校园民乐队长都要演奏一曲。“文化艺术很重要,没有文化滋养的民族是走不远的。”宋振骐强调说。(记者:刘艳杰 朱楠 责编: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