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深度报道正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珍惜新机遇 迎接新挑战 谋划新举措

发布时间:2020-06-08  点击:

2019年是材料学院的丰收之年。这一年,材料学院紧紧围绕我司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攻坚克难,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夺取了关键胜利,尤其是崔洪芝教授团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材料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等等,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2020年,是我司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目标实现之年,也是材料学院党政班子新聘期的开局之年。学院研判机遇与挑战,谋划发展和未来,备好行囊再战新征程。

一、明确目标,树立信心

2020年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新一轮学科评估在即,既为学科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2020年1月至3月份,学院召开了3次务虚会,分解任务,责任到人。全院上下达成共识:一要珍惜新机遇。将博士点申报、学科点评估当成头等大事,突破材料学科发展的瓶颈;二要迎接新挑战。材料学科ESI进入全球前1%,国家技术发明奖的获得,业界同行、学院师生期望值更高,学科在全省、全国面临的竞争更激烈;三要谋划新举措。推动学科内部补短板,外部提升影响力。四要力求新突破。争做我司内涵发展的核心增长力,撸起袖子加油干,统筹推进教学、科研、学科发展。

二、改革进行时,全院一盘棋

要发展,就要转变观念、破除藩篱,就必须从传统“碎片化”“被动执行”的思维及惯性局限中解放出来。

当前,教学、科研、学科、人才培养等方面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彼此之间早已形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2020年,山东省将首次按照专业招生,很多老师感慨“狼来了”,毫无疑问,专业再也无法依靠我司、学院的庇护而立足和生存,必然要面临优胜劣汰生存法则。令人欣喜的是,各个系部已经牢固树立危机意识,达成了“学院办大学、系部办学院”的共识。学院正以一流专业建设、工程教育认证为抓手,全面推动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主动出击,直面挑战。

三、特色立院,人才为本

当前,面向国家海洋战略,面向山东省海洋相关的重大需求,面向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学院明确规划了海洋材料、轻量化材料、新能源材料三个特色方向,从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入手,进行交叉、融合、继承、创新。只有这样,学院才能在新一轮激烈的学科竞争中占得先机。

打造高素质队伍,走人才强院之路。强化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两类队伍建设,强化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支撑力、保障力。同时,学院专门出台政策、办法引导团队合作,鼓励要求每个人都融入团队。学院从引进和培育两方面加强引导,下大力气,将团队建设做大做强。

四、提高站位,借势发力

借助国家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产学研结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的重大机遇,一是提高站位。面向产业需要布局科研方向,加强专业和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二是协同优势力量,强化与中车四方、潍柴集团、魏桥铝业、万华集团等行业领域内龙头企业合作,牢固树立合作共赢共识;三是健全符合教学、科研规律的绩效评价体系;四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在专业建设、科学研究、项目转化、学生就业等方面与大企业深入合作,强化办学实力,提升办学影响力。

厘清发展思路,落实保障是关键。为此学院专门召开建设与发展务虚会,梳理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建设等23项重点工作,制定了详细工作措施。

一是分层规划,分类施策。学院、教师、教研、科研多层面、多维度进行规划,学科、专业高站位、高起点布局。加强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依据不同层面、不同类别,制定实施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法。

二是立目标、定任务。明确目标和任务,实施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课程带动团队计划、带动专业提升计划,重点方向、团队、工程和平台培育计划,平台基地建设计划,优化资源配置,层层压实任务目标。

三是分步实施、全面推进。重点工作项目化推进,明确责任,分工到人,逐件落实,逐项攻克,各个系部协同配合,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稳步向前。

“雄关大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聘期,材料学院建设和发展任重而道远,学院上下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气神,不断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再上台阶、再创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