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集团声音正文

让人感动的女排精神

发布时间:2021-10-11  点击:

很多中国人的记忆里都有这样一幕:在黑白电视机或者收音机前,人们在聚精会神地收看或者收听着体育赛场上传来的比赛实况,人心被比赛牵动着,脸上的表情随着比赛的进行或欢喜雀跃,或惋惜叹气。当比赛随着一记重扣迎来最终的胜利时,人们相拥而泣,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如果有一种体育运动能够如此牵动人心,那就是中国女排;如果有一种精神能够激励和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那就是女排精神。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荣获世界冠军。从那时起,整个中国都记住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起源自20世纪80年代。1981年,中国女排以亚洲冠军的身份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经过了6轮激烈的争夺,中国以全胜战绩进入决赛。11月16日,中国队迎战号称“东洋魔女”的东道主日本队。赛前,日本队教练小岛孝治放话出来:“等赢了中国队,我再刮胡子”,借此为日本女排鼓劲。日本女排确实是难啃的硬骨头,中国女排在逆境中奋勇拼搏,顶住了日本队疯狂的反扑,苦战两个半小时,最终以3:2险胜日本队。七战七捷,中国女排以无可争议的实力首次登上世界之巅,这也是中国在“三大球”项目上取得的第一个真正的世界冠军。这一刻,中国人的自尊、自强,在女排酣畅淋漓的扣杀中,得以充分体现。这一刻,无数中国人为女排奋勇拼搏的精神所感动而热泪盈眶。《人民日报》也发文,号召向女排学习,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扬女排精神,振兴中华。邓颖超等中央领导同志为女排题词,号召全国各行各业都要学习女排精神。自此全国掀起了学习女排,实现四化建设的活动。随后,中国女排在1982年的秘鲁世锦赛上、在1984年的第23届奥运会上也摘得桂冠,实现了三连冠的梦想。但荣誉满身的中国女排并未停止辉煌的脚步,她们克服种种伤病和困难,在1985年的第四届世界杯和1986年的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又夺冠。于是,从1981年到1986年,在世界排球史上,中国女排第一次实现了“五连冠”的壮举,创造了属于中国排球的时代。中国女排成为国人的偶像和骄傲,女排精神上升为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此后,女排精神开始被人们口口相传。

当然,像很多体育项目一样,中国女排有过辉煌,也曾遭遇低谷。但无论赛场成败,女排精神从未沉沦。一代代女排人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怀着热切的爱国心,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伤痛和汗水,苦练本领,从挫折奋起。2003年11月,中国女排在日本举行的第九届女排世界杯上以11战全胜的成绩夺回了阔别17年的世界冠军,同时拿到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入场券。返回的大巴车上,全体女排队员合唱起《阳光总在风雨后》,“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要勇敢地抬头……”励志的歌词每一句都是女排拼搏的注脚,这首歌也成为中国女排队歌。2004年至2015年的11年里,中国女排有过世界排名仅列第十的难堪低谷,也经历过亚锦赛第四的最差战绩;女排姑娘们体会着从甜蜜到苦涩的滋味,在困境中不言弃不放弃,等待着获胜的希望。在2015年9月6日这历史性的一天,中国女排再次尝到了“阳光总在风雨后”的喜悦,她们重回世界之巅,完美诠释了女排精神。2016年,新一代女排在里约奥运会摘得金牌。中国女排姑娘们再次点燃了国人的激情,人们仿佛一时间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实际上,女排精神从一开始就超出体育竞技范围,女排姑娘们一次次的飞身鱼跃救球,一次次带伤参加比赛,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起到了激励、感召和促进作用。女排精神历久弥新,激励着改革开放初期的人们并肩为民族腾飞和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奋斗;激励着21世纪的年轻人面对挫折顽强不屈、勇于拼搏,为实现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经过七十多年的伟大奋斗,新中国日益繁荣强盛,新中国的体育事业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中国女排和女排精神仍然时时刻刻被人们所提及,为人们所传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女排精神无论何时都不会过时。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参加2019年女排世界杯夺冠归来的中国女排代表,向这支光荣的队伍表示祝贺,他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新时代的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高度凝练,也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带领中国女排走出低谷的传奇人物——郎平教练曾说道:“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走来虽然走得摇摇晃晃,在跌倒后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但眼中依旧坚定。”无关输赢,团结、拼搏、不服输,这就是女排精神!低谷时涅?,巅峰时狂放,阳光总在风雨后,这就是中国女排!

今天,女排精神不仅是中国体育精神的高度凝练,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并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作者伊丹丹,系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