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采矿系只有一个专业叫采矿工程,是山东矿院的老牌学科和专业,自1958年开始招生,但几乎所有的学生全部是男生,被戏称为“和尚系”。
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并轰轰烈烈地开展了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大讨论,讨论中有一个方面,就是我司要积极探索为社会、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路子,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煤炭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当时的形势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煤炭行业对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以前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但在1988年煤炭高校毕业生分配供需见面会上,出现了很多毕业生落实不了就业单位的新情况。要改变这种困境,就要改变专业面过窄的问题,调整专业服务范围,拓宽专业面。专业设置和布局,不能完全按照行业管理分工来规划,要符合高等教育、市场经济及社会发展的规律,增加一些新专业。
从1988年到1998年,在我担任采矿系主任的10年时间里,我和同志们一起努力进行学科建设。我们先后组织申报了采矿专业的一级学科——矿业工程博士点,安全工程、系统工程硕士点。组织了采矿工程专业部级重点学科和工业工程本科专业的申报工作,所有申报材料都从矿压所、特采所和采矿系以及全校各单位收集,汇总整理。还需要起草申报书,以及填表、打印、复印等,工作量很大。功夫不负有心人,各项申报最终都获得成功。
我们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创建了系统和工业工程新学科、新领域,使我校原采矿系、工商系、土木系和经济系等相关系部可招收管理科学与工程(原系统工程)的硕士研究生。
在本科专业的申报中,有不同的起因,也经历了不同的过程。如劳动经济专业是经济所转过来的;能源管理专业是因为我们在泰安市经委申报成功的一个节能课题而来;科技英语本来是外语教研室想办,但因缺乏学生管理方面的人员和班子,而我们正在搞采矿专业双语教学试点,有很多外教来上课,所以就放在我们采矿系办。
采矿系开办的第一个本科新专业是1992年增设的安全工程专业。一开始,大家意见不一致,争议较大。有的老师认为采矿专业里本来就有通风安全课程,通风和安全是采矿业得以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因此没有必要再办一个安全工程专业;有的老师则认为,我们要跳出采矿业这个行业范围,扩大视野,看到世界上各行各业都有安全问题,包括社会和人们日常的生活都随时随地会出现事故,造成人员和财产的严重损失。最后,后者的意见说服了大家,决定申报安全工程专业,煤炭部也给予支持,于是很快得到批准并开始招生。
由此,通风安全教研室也就改成了安全工程系,该系成立之初仅有5名专职教师,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有博士学位的1人。发展到今天,该系拥有专职教师2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8人,讲师9人,有博士学位的25人,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原来的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发展到现在已成为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山东省重点学科之一,2007年成为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拥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四个研究方向:矿井通风与粉尘防治、安全管理与系统工程、矿井水害防治技术、安全监测与信息技术等。
迄今为止,安全工程系已招收和培养了15届博士研究生共44人,招收和培养了25届硕士研究生共346人。
再说一下工业工程专业,这个专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且有极为广泛的应用,而在中国尚处在起步阶段。我根据哥伦比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论证了开办该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交了工业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该申报得到煤炭部教育司领导的重视和批准。当时全国煤炭系统只有我校获批工业工程本科专业,湘潭矿业学院获批工业工程专科专业。我校工业工程专业自1993年开始招生,现在已成为我校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的主要专业之一。工业工程系是在之前的矿井优化设计研究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现有的13名教师中,有教授5名、博士生导师3名、副教授1名,讲师7名,其中9人获博士学位,形成了一支学历高、结构合理、团结精干的学术队伍。工业工程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精益生产、流程优化、矿山工业工程、排程优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工业工程专业的大量毕业生在广州、苏州、深圳、厦门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新专业的创办,使采矿系获得了蓬勃发展,由原来的一个专业逐步发展到拥有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工业工程、科技英语、劳动经济、国际贸易、能源管理等专业的一个大家族。
十年的时间,看着采矿系的规模逐步扩大,就像看着一棵自己栽的小树苗一样,慢慢地生长,逐渐长出很多新的枝叶,如今已经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欣欣向荣的参天大树!
(注:蒋国安,系统优化理论专家,现已退休。)(讲述:蒋国安 整理:卫雪)